在治疗肿瘤中,方药是随着治则而确定的,关于肿瘤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一样,尽管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病情变化,但它仍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可以遵循。例如下列总的治疗原则,也适用于治疗肿瘤患者。
在治疗肿瘤中,方药是随着治则而确定的,关于肿瘤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一样,尽管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病情变化,但它仍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可以遵循。例如下列总的治疗原则,也适用于治疗肿瘤患者。
1、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具体的说,即有是证,用是药。无论患者的病属何种,如辨证正确,是什么证,就用什么药。如发热,症状表现是寒热往来,伴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等。辨证是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就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如发热不恶寒,口渴、出汗、脉洪大,病属阳明经症热在气分,是白虎汤证,就应该用白虎汤治疗。在肿瘤患者中,同一种病,例如乳腺癌,有的表现为痰湿蕴结,要用化痰扶湿的方药治疗;如果患者的症候表现是属气阴两虚,治疗就耍用益气益阴的药了。另一方面,如在肿瘤疾病的某一阶段出现脾虚气亏之证时,就都可以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来进行治疗。这就体现了中医治病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这也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之一。
2、虚实补泻原则
《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指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在通常情况下,正虚用补,邪实用攻,虚实兼见则攻补兼施。辨明邪正虚实的程度,对治疗有重要意义。扶正祛邪这一治疗原则在肿瘤治疗中的正确运用,可以说是治疗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因为肿瘤患者既有肿瘤消耗、久病致虚的一面;又有肿瘤邪毒蕴结而表现为邪实的一面,即表现为正虚邪实的情况。所以,扶正祛邪就成为肿瘤治疗的根本治则,无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应根据这一治疗原则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固“先天”与保“后天”之本
肿瘤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肿瘤毒素的作用或抗肿瘤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及中药治疗等),都可以给患者机体带来损伤,特别是脾胃功能受到损伤。脾胃是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水谷中的精微营养物质均赖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输养全身,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治疗肿瘤时要干方百计地保护脾胃的功能。临床上健脾益气法治疗能增强消化道腺体的内、外分泌功能;增强小肠吸收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精神、体力;增强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因而,能提高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和对于抗瘤治疗的耐受力,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有利于提高疗效。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它是人体生命的源泉,是全身各脏腑组织功能的动力所在。老年人易罹癌症,中医认为可能与老肾气亏损有关。肾气亏损,各脏腑功能、气血、阴阳产生失调,引起疾病或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一些研究表明,补肾可以提高和调节内分泌功能,特别是垂体一肾上腺皮顶功能及性腺内分泌功能,还可增强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免疫监视作用。此外,也可以防治放射线治疗、化学药治疗对骨髓造血机能的损伤。 所以,固先天之本也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笔者认为在肿瘤扶正治疗中,健脾补肾法(将保后天之本与固先天之本相结合)是最常用、也是最有用的治疗法则,值得深入进行研究。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大体上可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两大类。内治法主要为内服汤剂或单方、验方药;外治法主要为局部治疗方法。但是,有的治疗方法如针灸疗法、气功导引疗法等作用于全身,亦应视为内治。从方药的角度说,内服汤药有一定的配伍、用量;外治法则讲究有效的剂型和用法。随着治法的不同,方药的组成和运用不同,药物的炮制也随之不同。特别是小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使一些方药因持殊要求而创立。如手术切除后恢复脾胃功能的方药;配合放射线治疗时的方药;配合化学药物治疗时的方药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经验而逐渐产生的。因此,临床治疗方法的发展将给方药的组成和运用带来新的发展,在方剂学的发展上也一定会开创推陈出新的新局面。
公众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生不得癌症秘诀"
微信/QQ:115159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