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肺癌的进展介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简称肺癌。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上升。目前,由于尚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治手段,肺癌死亡率高达90%。现代医学治疗总的治愈率低,中位生存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5年生存率仅50%~10%。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优势,在肺癌的防治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研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病因病机
肺癌多属于中医学的肺积、痞癖、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肺积,原称肺之积,是与心之积、脾之积等相提并论的病症之一,出自《难经·五十六难》:“肺之积,名日息贲,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肺癌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关系密切,正气内虚,脏腑阴阳失调是该病的主要基础。
肺癌是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本虚以阴虚、气阴两虚多见,标实以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为主,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由于正虚毒侵,肺脏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肺气不宣,宣降失司,气机不畅,由气滞导致血瘀,阻塞经脉,津液输布不利,郁结为痰,痰与瘀交阻,日久逐渐形成肺部肿瘤。徐振晔分为肺肾阴虚、脾虚痰湿、阴阳两虚、精气亏虚。张代钊等分为阴虚毒热、脾肺两虚、痰湿蕴肺、气血瘀滞、肺肾两虚等型。
肺积之症绝非短期形成,必日久气滞血瘀,以气、血、痰交阻而成积。积块内聚日久,肺脾之气大伤,气血津液耗竭,故以气阴两虚为该病之根本,肺癌总属本虚标实,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外感或内伤,正气被伤,邪气乘虚而入,聚积于肺,导致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聚液为痰,痰瘀交阻而渐成肿块,他将肺癌辨证分为4型:阴虚内热、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气滞血瘀。左明焕等探讨了85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晚期肺癌的中医证候以血瘀证、气虚证、痰证、阴虚证为主。
肺癌证候分型有31种之多,但基本病理因素只有气虚、痰结、阴虚、血瘀、气滞、热毒、阳虚、血虚等8种。张霖等认为,该病因虚而得,由虚致痰、致瘀,痰瘀互结,虚实夹杂,为本虚标实,病机以虚为本。
希望对您的就医提供些方便,如有疑问,请点击本站的其他相关文章。
公众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生不得癌症秘诀"
微信/QQ:115159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