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性格是“癌症性格”
医学研究显示,心理社会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医学心理学家指出,家庭稳定、婚姻美满、人际关系和谐、有可信赖的亲友的人,其患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孤独者或心理压力大的人。
据统计,有1/3的癌症由“心”而生,而至少有40%的癌症患者死于心理因素,包括孤独、恐惧、绝望、极度悲哀情结。如研究白血病患者心理时医生发现,病情明显变化的10个患者中,有9个存在孤独、绝望。癌症是一类心身相关性的疾病,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有致癌作用。而缓解孤此,这种流行病还具有多米诺效应,甚至会连累到朋友的朋友。
孤独还是引发癌症的罪魁祸首。最新研究证明,孤独、寂寞的生活方式,可使癌症的发病率增加2~3倍。美国、芬兰和瑞典三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对4000名男女进行了为期12年的调查研究,研究对象当时的健康状况良好。
研究人员依照他们的生活情况(包括家庭生活、婚姻生活、交友情况和社交活动等),把他们分为“社会活动活跃”和“与社群疏离”两组。12年的观察发现,“与社群疏离”的男性患癌症等严重疾病或在这段时期内死亡的人数较“社会活动活跃”组高2~3倍;“与社群疏离”的女性患癌症等严重疾病和在这段时期内死亡的人数较“社会活动活跃”组高1.5~2倍。而且,与社会疏离程度越高,患病机会越多,死亡率也越高。
人都是有归属感的,这种归属感带来的不只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定,更重要的是与之相伴随的安全感,如果人长期没有归属感,处于孤独状态,会很容易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悲观的情绪,而悲观又会促使人更加孤独。如此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不良情绪的积累就为癌症创造了生长的温床。孤独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癌症性格”。孤独会导致失眠,还容易使人免疫力低下。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的活动直接影响生理的活动。消极的孤独性格的人的心理,直接诱发了消极的生理活动。空气污染、社会环境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人患上癌症,有的人则未发生癌变,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因素是心理因素。因此,我们不得不注意心理保健,孤独寂寞的人,应该经常调适自己。
公众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生不得癌症秘诀"
微信/QQ:115159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