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灶发展在不同阶段大小不同,检查方法不同;各种检查手段的灵敏性不同,因此在不同阶段进行检测的手段不同。
癌症灶发展在不同阶段大小不同,检查方法不同;各种检查手段的灵敏性不同,因此在不同阶段进行检测的手段不同。
癌细胞在10个以上,大约体积是1立方厘米,重量是1克左右,此时,一般肉眼可以观察到,称为临床癌。这个时期的癌,按实际存在的时间估计,大约在3年以上,如果没有发生远位转移,仍然是早期癌。对这种癌的诊断方法很多,如影像学方法:K线透视照像、X线CT,磁共振,B型超声波等,最有根据的诊断则是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取出癌细胞。当然取出癌细胞的方法可以是用针吸穿刺,也可以在内窥镜下用活检钳咬取、针吸、毛刷涂片等方法。总之,1克以上的癌诊断应当不成问题。
癌细胞总数在10以下时,称为亚临床病灶,癌病灶较小,肉眼直观看不到,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因此需要进行细胞学诊断,设法切除或穿刺针吸可疑的病灶部位,制成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仔细寻找癌细胞,作为诊断的依据。在这个阶段的癌病灶,还可以进行肿瘤标记物的检查。
肿瘤标记物包括伴随肿瘤同时存在的各种异常蛋白质、激素及激素受体、肿瘤生长因子、各种特异性酶和同功酶、致癌病毒抗原、致癌物及相关产物、与肿瘤有关的免疫复合物等。理想的肿瘤标记化合物应当有高度特异性、高度敏感性,标记物的含量应随肿瘤细胞的增减而改变。实际上,肿瘤标记物至今仍达不到临床的要求,现在只能提供诊断及治疗疗效的参考。换句话说,只能做为诊断的辅助手段,不能做为直接证据。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生物标记产物仍不很多,例如CEA(癌胚抗原),用于检测大肠、胃、胰、胆及各种腺癌;AFP(胎甲球),广泛用于检测肝癌及胚胎癌;单克隆抗体CA—19.9和CA一50,用于检测胰腺癌和胆道癌。
癌细胞若处于多分子水平,癌病灶处于生物化学病灶阶段,只能用各种功能检查。癌细胞处于分子水平,未形成具体癌病灶,只有“病灶”局部酶和蛋白质的改变,可以利厨酶的诊断方法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可惜,这些方法还都在实验室和临床研究阶段,不久可望用于临床。
公众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生不得癌症秘诀"
微信/QQ:115159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