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北省医药医学科学研究所>> 子宫癌

子宫癌基因体检

文章来源:www.aizheng120.com 更新时间:2015年03月22日

子宫癌基因体检,子宫癌即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由于原发于子宫体部,故又称子宫体癌。

一、子宫癌概述

子宫癌即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由于原发于子宫体部,故又称子宫体癌。 在生育期的妇女,子宫内膜每个月都增厚,准备接受一个受精卵,如果卵子未受精,子宫内膜的外层组织和血管就会剥脱,然后通过月经排出。如果子宫内膜增殖,就有可能发展为子宫癌。该病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基本上是一种老年妇女肿瘤,多发生于55-59岁妇女,40岁以下70岁以上发病均较少。

子宫癌生长较慢,主要症状有阴道呈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在子宫癌的早期进行盆腔检查通常不能发现异常,病情发展后子宫增大,晚期子宫固定,盆腔内可触及不规则结节。

二、流行病学研究

据估计每年全世界共有新发子宫内膜癌15万人,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第5位。1994年,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显示,在美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人数为3.4万~3.6万人,每年约有4千~5千名患者死于此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总的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

目前,我国尚无全面调查子宫内膜癌的资料,常以子宫颈癌患病率及收治率的比例,来比较其发病情况。部分调查研究显示,该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值得重视。近20-30年来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

三、影响因素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八个因素有关。

(1) 年龄:该病属于高龄疾病,以55-60岁最为多见,40岁以下发病的仅占5%。

(2) 不育:患者中不育比例较高,文献中一般占24%-31%,国内综合资料显示为26.7%,有报道未产妇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是初产妇的2倍,是三产妇的3倍。

(3) 月经史:大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月经初潮年龄的延迟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逐渐降低,但绝经延迟属于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此外,无排卵月经或月经周期过长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也增加。上述这些因素均与子宫内膜承受雌激素刺激时间较长,易引起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有关。

(4)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被视为子宫内膜癌的三个好发因素。有研究指出,肥胖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随体重增加而上升,肥胖妇女尤其是绝经后,其体内雌激素结合蛋白的含量下降能增加外周血雌激素的利用,此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告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分别增加2.8倍和1.8倍,其机理不详,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见于肥胖者。此外,据报道有关节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高。

(5) 卵巢功能不全及卵巢肿瘤:多囊卵巢和卵巢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均可产生高水平的雌激素,引起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

(6) 外源性雌激素: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任何一种雌激素6年以上,子宫内膜癌相对危险性增加1.8倍,并认为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与使用者的使用时间长短、剂量和最后一次使用的时间有关系。停用雌激素后,危险性也能持续数年。

(7) 三苯氧胺:乳腺癌患者长期服用三苯氧胺能导致子宫内膜呈增生性改变,并使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高。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指出,长期服用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应注意子宫内膜的检查。

(8) 放射线:盆腔接受放射线治疗后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癌,有关放疗后引起子宫内膜癌的机制可能与低剂量区内残存内膜细胞的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

除此之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有关,子宫内膜癌的癌变过程由多种基因参与完成。虽然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及早检测出是否存在患子宫癌的遗传风险,可以在未发生症状之前通过定期的身体检查尽早发现和尽早治疗;还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改善生活习惯等干预手段,弥补遗传风险。这对于子宫癌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检测基因位点

国内外关联研究表明子宫癌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该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主要集中于雌激素作用途径相关基因以及解毒酶基因。

■ 雌激素受体α(ER-α)

当携带风险基因型时,机体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强,引起子宫内膜增生,从而增加子宫癌的发病风险。

■ 细胞色素P450 17A1(CYP17A1)

当携带风险基因型时,机体血液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子宫癌发病风险上升。

■ 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

当携带风险基因型时,引起CYP1A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体内致癌物蓄积,从而增加了子宫癌的发生风险。

■ 细胞色素P450 1B1(CYP1B1)

当携带风险基因型时,CYP1B1酶活性增强,引起高致癌性雌激素代谢产物水平增高,导致子宫癌发病风险上升。

五、评估结果

《遗传检测报告单》将主要给出检测个体子宫癌相关的如下检测和评估信息:

(1)相关基因位点的基因型:个体可以了解其在子宫癌相关的各基因位点上是否携带风险基因型;

(2)疾病遗传风险:通过对多个基因位点的综合评估,获取个体的疾病综合遗传风险,分为7个等级:极低风险水平、较低风险水平、稍低于平均水平、平均风险、稍高于平均水平、较高风险水平和极高风险水平。

六、重点检测人群

此项检查适用于所有女性,并建议具有以下特征者作为重点检测对象:

(1)有子宫癌家族史或其他肿瘤如卵巢癌、乳腺癌家族史的未患病女性

约20%子宫癌患者有家族史。对于近亲中患有子宫癌的人群宜在中年以前进行基因检测,确定是否遗传了风险基因,提早进行预防。

(2)有子宫良性肿瘤病史、慢性宫颈疾病、或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性肿瘤,月经不规则、肥胖者

(3)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4)初潮早(<12岁)、晚绝经(绝经年龄>50岁)的绝经后女性

(5)正在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的更年期女性,或因其他医疗等原因长期使用雌激素的女性

(6)未孕人群

未孕或不孕女性缺少孕后大量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保护作用,由于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作用,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在子宫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

(7)妇科炎症患者

据统计,患有慢性宫颈糜烂的妇女,到50岁左右宫颈癌的发病率要比一般人高4倍,而宫颈慢性炎症和糜烂又多是因为多次妊娠和生产所致的子宫颈撕裂和外伤。妇产科临床发现,妇科炎症长期不愈、生育和流产过多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比健康的妇女高8-10倍。对于此类人群基因检测是必要的,有助于对现有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达到预防子宫癌发生的目的。

(8)已患病人群

对于已有初步症状的患病人群,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临床进行确诊,并可针对易感风险基因的携带情况,弥补易感基因造成的功能缺陷,从而进行相应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9)经常接触致癌物质或饮食中含有致癌物质的未患病人群

经常接触各种化学致癌剂(苯并芘、铅、亚硝胺、镉等)、接受各种物理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吸烟的人更容易患子宫癌。对于此类人群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生活习惯或改变周围的不利环境,有助于子宫癌的早期诊断。

文章:编辑102

肿瘤可以治愈吗?费用多少?点击此处免费咨询在线医生

防医托、防欺骗,不要轻信他人,治疗肿瘤疾病请选择正规的肿瘤医院。如果您对于以上文章的内容还有疑问,可以点击下面的按钮,与医生在线一对一交流。